|
![]() |
張群先生字岳軍,是國之大老,是建國的元勳。他於辭世時,已高齡一百零一歲。在壽逾期頤的生命歷程中,他曾留學日本,並於民前五年即在東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即隨同先總統蔣公回國參加革命,垂六十餘年,歷任上海特別市市長、湖北、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及資政等要職,對革命建國之事功,罄竹難書,而且他的立己立人,達己達人的修養,令人崇敬;傳統與現代交溶,養生與養德並重的養生之道,尤值得我們效法。在他六十八歲的生日時,應記者的訪問,談到現代醫藥衛生進步,生活條件改善,長壽已不稀奇,中國古人所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應該改為「人生七十方開始。」這句對老年人極富鼓舞性的話,已經成為智者的名言。 八十歲以後,岳公致力於「立人啟後」的工作,常和老朋友們談修養、談健康之道。他有一首《自律歌》: 日行五千步,夜眠七小時;飲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 心中常喜樂,口頭無怨聲;愛人如愛己,報國盡忠忱。 岳公對養生之道最完整,最有價值的啟示,是民國四十三年在兼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時,對研究員發表「談修養」的講演,十五年之後,又重加修訂,交中央月刊社發表,並已列為該社的叢書。 「談修養」的首篇是論健康之道,他主張須從「起居有時,飲食有節」作起,他說他生平遇到很多朋友,本來身體很好,但在強壯有為的年齡,自負體力過人,或縱情聲色,或恣意口腹,以致未老先衰。因此,他認為養生保健之道應隨時注意節制,以保持細水長流。其次要有愉快的心情,他憶起曾在韓國看到一幅對聯:「一笑一少、一怒一老」,雖祇有寥寥八個字,含義卻很深遠。他說:如果把它改寫為「大笑一次,年輕一天;大怒一次,短壽一年」,更為警闢動聽。第三、岳公認為健康與勞動有關,從小養成勤勞的習慣,一生受用不盡。最後他提到他有一首不老歌: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 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 天天忙,永不老。」 八句話,二十四個字,可以概括岳公的養生之道。 岳公為著便於對人講說,曾把「談修養」一書的主旨提要鉤玄的寫成一篇「五養箴」,以助記憶。 五 養 箴 修身之道,五養為本。 ─養身:須保持規律生活,愉快心情和勤勞習慣。 ─養心:須培養虔誠信仰,澹泊胸襟、堅毅意志與永恆 ─養慧:要有冷靜頭腦、客觀態度、求知精神,並能實 ─養量:端賴謙益以應世,寬恕以待人,忍耐以自制, ─養望:務期以公誠化忿怨,以負責樹眾信,以服務為 守此綱領,行之以誠,持之以恆,立身行事,庶乎有成。 岳公並說:他更從美國醫生哈端斯博士所研究的二十位百歲人瑞報告中,得到長壽要訣,那就是:有鎮靜幽默的性情;節制飲食的習慣;經常忙碌,以及有足夠的休息。 「仁者壽」、「大德延年」。岳公「養生與養德」並重的實證經驗,對追求健康長壽的人,是一個最好的典範。 岳公對於修身,不止是談道理,也力行不懈。他在民國前即為黨國屢膺重寄,功勛彪炳,但他淡泊名利,屢進屢退,更曾出生入死,幾經艱險,但他從不邀功,不為自己謀職位。任事如果遭到批評,他都把責任擔當下來,因而博得令譽,為中外人士所崇仰。岳公能得遐齡,實得力於養生有方。他在九十歲的時候,朋友為他祝壽,他絕不矯情的要避壽,而是本著「不做壽,不避壽」的態度,自然面對。他最欣賞好友張大千在他九十歲時作的打油詩: 『八十不稀奇,九十多來兮,百歲笑眯眯, 七十還是小弟弟,六十睡在搖籃裡。』 他認為這不是妄圖長生,而是勘破生死,面對自然。唯有順乎自然,才有快樂圓滿的人生。 他官拜行政院長,壽高一百零三歲,為歷史上罕見人物,他的人生態度,在他的遺著「談修養」一書有很多寶貴經驗留給我們學習。 |
健康通訊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