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愈來愈多的防癌專家研究報告指出:致癌的因素,除環境物質因素之外,患者的性格、心理情緒與嚴重的精神壓力與癌症的生長,具有密切關係。 據許多醫生、心理治療專家稱,如果你決心預防癌症,除了設法促進身體健康外,更要加強心理建設,變化氣質,努力改造你的行為模式,改變具有癌症傾向的性格,並提供經實驗確具心理治療效用的方法如次: 一、對於那些具有消極情緒,自以為卑微無能,悲觀失望的人,需要建立「自信心」。這種自信的力量,能使我們更合理的認清自己,把力量集中於我們的優點與才能,使我漸漸地熱愛生活,喜歡周遭的事物,把消極悲觀和失望的情緒一掃而空,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防癌功能。 二、對於那些不幸遭遇挫折失敗,形成憂鬱焦慮、抑鬱不寧、恐懼不安性格的人,應以一種有價值又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來應付挑戰,設法使自己的感情「昇華」,使抑鬱不寧與恐懼不安的情緒發洩與消滅,才是鍜鍊健全心理,培養穩定情緒,達到預防癌症的有效途徑。 三、對於那些由於生活緊張,唯恐喪失名位權力、招致經濟損失,憂慮失敗性格的人,應認清財富、名位、權勢,皆身外之物,轉眼成空,要「看得開、放得下」;對於無能為力的事,要量力而行,知足知止;並要能以清明的思想,照破心中的「貪慾」的陰影與虛幻,轉而捨己為人,從服務社會有所貢獻中,獲得情緒穩定、心地安寧,則身心健康,自能增強免疫機能,防癌入侵。 四、對於那些不幸遭遇親人逝世、知交永別、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或天災人禍等重大災害,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獨自哀傷、消沉失望的人,要打開自我封閉的枷鎖,藉著至親好友、信賴的師長,以及宗教善知識的慰藉與開導,將淤積於內心的種種悲哀、失落、牽掛、憂慮等不良的情緒,宣洩清淨,或是自我疏導,將不良情緒轉移為積極行動,專心於自己喜愛的活動,則可獲得心靈平靜,免疫系統恢復活力,使癌魔無從乘虛而入。 五、對那些以自我為中心,慾望熾烈,形成不滿現狀,心存嫉恨性格的人,應幡然憬悟,使自己經常生活在滿意、知足和感恩的心境裡,實踐「我為人人」的回饋心志與行動,並力求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事事先求與人協調,尤須戒貪、戒瞋,以免墮入執著與痴迷。能如此,則知足常樂,天君泰然,遠離癌症的苦厄。 六、對於那些賦性懦弱、具有孤獨、沉默、冷漠、內向、憂鬱,即所謂「C型性格的人」,應加強精神修養與意志鍜鍊,用樂觀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戰勝懦怯、孤獨、冷漠、消沉等不良情緒的干擾,轉化消極逃避的心理為敢於迎接挑戰的勇敢鬥士,防癌於未生。 七、對於那些驕傲自大、自視甚高,權力慾傲慢,形成一種意欲完全控制他人強烈慾望的人,應從深切的自我反省檢討中,瞭解自己,進而尊重別人,藉以消除主觀和偏見,以謙虛的態度待人接物,將偏激的行為改變成健康的心情,促使內分泌平衡,免疫系統功能正常,可能與癌症絕緣。 八、對於那些有「自我犧牲」性格傾向的人,要藉心理專業醫生的指導與自我修養,培養正確的知識見解和不為外在環境所左右的定力。對於事之所當為者,則勇於奉獻;對自己正常合理的權,則能據理力爭,將「自我犧牲」易於致癌的「好人性格」,改變為明朗堅定的性格,有所為有所不為,無憂無懼,敢於說「不」,自然鞏固防癌的禁衛軍~免疫系統功能,防患於未燃。 摘自第五期第14頁 |
健康通訊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