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tl01.jpg (19545 bytes)

mac02.gif (406 bytes)健康小百科   mac02.gif (406 bytes)保健常識

 

regimen-ic.gif (242 bytes) 內外交養-萬全養生觀

  近年來由於工商發達,經濟景氣,國人的生活條件愈來愈好,大多數人都只注意享受,卻疏忽了養生,導致怪病百出,令人感嘆!

  明代有一位著名醫學家和養生家萬全曾寫了一本「養生四要」,他彙集了醫經、道家和儒家的養生論述,並加以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他認為人們要延年益壽,就必須寡欲以保精、清虛以養神、動以合時,慎于用藥。」他這些觀點,仍然符合現代的養生觀,茲介紹如下:

  (1)寡欲-慎房事、節口慾

  萬全首先指出,食與色乃人之本性,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加以控制。在色欲方面,早開的花必先枯萎,過早地行房事,也會減少人的壽命。在古時,人們一般三十歲才娶妻,但後來,男子未滿十八就結婚,過早地性交,使人精氣未滿未固就泄掉了;而人衰老之後,房事不慎,耗精日多,腎精不足則取之臟腑,臟腑之精不足就取于骨髓。這樣的話,臟腑之精盡竭了,就引發小便淋痛,大便乾澀;骨髓之精盡竭了,就會引起頭重足軟,腰背酸痛等病症。如此,安能長壽!

  萬全在揭示出房事不慎造成的災難之後,提出:「孟子曰:「養心莫貴于寡欲。」寡之者,節之也。……寡欲者,所以養性命也。……欲不可縱,縱欲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哀。可謂知養生矣。至於暗居獨處之時,目有所接,心火欻起,雖有災害,亦莫之顧,故曰寡欲只在慎獨。」這是說,人們在大庭廣眾之下,在師長父母的教誨中能做到寡欲,這並不難;若人們在獨處幽居,又有許多美色誘使下,仍能做到攝神定心,毫不所動,這才是真功夫。所以說「寡欲只在慎獨」。

  本著這種認識,萬全指出「心」是人精神的主宰;腎是人精的蓄存之地;脾為人「谷氣之本」。注意這三者的保養,人們就可以延年益壽;損傷了這三者,人們便只能過早衰老了。因此,「廣成子曰:服藥千朝,不如獨宿一宵」,「交接多則傷筋,施泄多則傷精。肝主筋,陽中陽也,筋傷則陽虛而易痿。腎主精,陰中之陰也,精傷則陰虛而易舉,陰陽俱虛則時舉時痿,精液自出,念慮雖萌,隱曲不得矣。」當此之時,人們就應該猛然醒悟,遠美色斷欲念,修性養神,以適當的歌舞音樂來轉移自己對色的注意,來怡樂精神,再輔之以適量的補藥,那麼身體還可挽救。如果沒有絲毫悔悟,一意孤行,性交有阻便廣求「興陽之藥」,習練技巧,久而久之,必然一命鳴呼,「雖有女媧氏之神,終不能起家中之枯骨也。」

  在飲食養生方面,萬全也有十分精彩的論述。他認為食物的滋味要「稍薄」,才能對人體有益,令人神爽,而「稍多」,則對人的內臟有害。開始人們也許感覺不到,但久則成為病患。飲食的適度在於食而不過分,如吃東西後,胸中有不適感,那便是「食傷」,「即服消導之劑,以助脾之傳化,不可隱忍,久則成積也。」

  根據以上的原則,萬全指出,人們有特別喜愛的食物,一定不能縱口,要警惕病從口入。善於養生者,飢則求食,飽則不再貪求。不知食而有節,貪食不止,那必會引發諸多的病患。要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人們若縱一時之欲,必為終身之害。

  萬全以上的論述,對今天人們的養生仍然是很有啟迪作用的。

  (2)「慎動」:情性保養

  在萬全看來,人的本性為「靜」,而人之動則是情欲的引誘。儒家倡「存心養性」,道家崇「修心煉性」,佛家提「明心見性」,三者都是強調養清靜之心。此心是人一身之主宰,人的外在視聽言動都受此控制。所以,人之心常清靜則精神安寧,從這種途徑去養生就可延年益壽,反之,「心勞則神不安,神不安則精神皆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

  本著上述認識,萬全指出,人視之太過則傷「明」,人談論太多會損「氣」,人思慮太多將損「神」;人欲望太強會損「精」,此謂之「四損」。一個人受控於耳目鼻口之欲,在行住坐臥方面過於勞累,這都可醫治,問題不大,但是人的情志太烈,心神不定不安,此就難以治愈,非藥石所能奏效。應該從養性上下功夫,能做到「樂天知命」,對世上的成敗毀譽皆能置之度外,方可治之。

  萬全又有獨特的養氣說。他認為,任何人都知道鼻口在呼氣吸氣,可是目、耳、便溺處皆會泄氣則人所不知了。所以,節儉視聽之動,飲食之勞,避危風寒等,都是養氣,不僅是調息而已。善於養生的人,必須從這種廣泛性來理解和掌握養氣,如此方可延年益壽。萬全指出,養氣的具體操作有三種:「故調氣者,順其氣也;服其氣者,納其氣也;伏其氣者,閉其氣也,皆曰養氣。」

  (3)「法時」與「卻疾」:季節養生和藥劑養生

  萬全認為,天地萬物陰陽和則平,陰陽失調便不和。人們養生也是這個道理,春季夏季適宜養陽,但不要忘了濟之以陰,以使陽氣不至於太盛;秋季冬季適宜養陰,但也不要忘記濟之以陽,以讓陰氣不至於偏勝。萬全又舉孔子為例,說孔子暑天穿著粗的或細的葛布單衣,但一定裹著襯衫,使它露在外面,而在冬天則用狐貉皮的厚毛做坐墊,這些都符合陰陽相調的養生原理。在飲食方面,不同季節亦應該安排不同的食譜。「子曰:冬日飲湯,夏日飲水,其法天時可見矣。《月令》:春食麥與羊,夏食菽與雞,秋食麻與犬,冬食黍與彘者,以四時之食各有所宜也。」

  在醫藥方面,萬全提出了「三藥」之說,一謂「上藥」。在萬全看來,人之身體乃父母之媾精所生,陽精隨氣運動,陰精深藏而固神,這樣就可內外交養,動靜互根。「神依氣,氣依精,精歸氣,氣歸神」。如此,人們便可神形皆養,與天地同悠久。其次為「中藥」,人們平日注意飲食益生,精氣不足就養氣,形體有損則養形,如此亦可身康體健,精神安好,可獲百餘歲的命。再次就是「下藥」,即服「水土金石草木昆蟲」製成的藥,以攻邪復康。萬全深刻地指出,世人常常忘記「上藥」的精神養煉,「中藥」的形體養生,總是等到患病才去求之於「下藥」,這是本末倒置,對人的養生實有大害,也是許多人難以獲長壽的根本原因。萬全總結說:「善養生者,當知五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擇疾,三失也;喜峻藥攻,四失也;信巫不信醫,五失也。」

  此「五失」之說確應為當代養生者所慎重。

摘自第四期第27頁

 

健康通訊雜誌社
地址︰台北市浦城街24巷3號
服務專線︰(02)2363-3979  服務傳真︰(02)2363-3192
本網站內容隨時更新歡迎您經常蒞臨
最佳螢幕瀏覽設定為800x600 High Color(16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