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tl01.jpg (19545 bytes)

mac02.gif (406 bytes)健康小百科   mac02.gif (406 bytes)保健常識

 

regimen-ic.gif (242 bytes) 灼傷傷口感染的預防  黃志宏

  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被灼傷的機會大增,這包括許多的物理因素,像開水、熱稀飯燙傷、汽油、瓦斯爆炸的火焰傷、化學藥物灼傷、高壓電電傷、輻射線傷害、低溫的凍傷等,都會在人體皮膚表面直接造成傷害。體表皮膚受到傷害之後,人體內部的新陳代謝就會改變,營養需求增加;同時因缺少皮膚的保護,外界細菌就會經由此途徑侵犯人體內部組織器官,使傷患的狀況及治療變得複雜棘手了。

  灼傷患者的治療是要全面兼顧的,所以補充體液、營養,使用抗生素避免傷口感染都是重要的課題,但如何使傷口愈合,卻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最直接也最具挑戰性的了。

  灼傷傷口感染的預防:

  一、灼傷傷口的隔離:灼傷傷口在前兩天因血管滲透性的改變,分泌物很多,即使對於小面積的灼傷,也應該覆蓋以足夠的敷料,避免和外界感染源接觸。對於大面積灼傷患者,一定要住院與一般病患隔離,以減少與其他病患間的交互感染。

  二、抗菌藥物的使用:可分為二類:

  (一)系統性抗生素:對已有系統性感染之灼傷患者,給予系統性抗生素是必要的,可以減少局部傷口被細菌侵犯及發生敗血症的機會。但是急性灼傷患者,是否也應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呢?卻是見仁見智,濫用抗生素,只有提早發生細菌抗藥性,增加徽菌感染的機會而已。不過在病房環境條件不理想的話,短期使用盤尼西林五至七天,可以預防格蘭氏陽性細菌的感染,尤其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預防是有效的。

  (二)局部性抗菌劑:深度灼傷會使小動脈、小靜脈栓塞造成組織的壞死。壞死的組織不治療,就是一個感染的來源;而且血管栓塞之後,系統性抗生素也不能達到壞死的區域。事實上,正常皮膚表面就有細菌存在,在灼傷的初期,大部分的傷口還是乾淨的,可是在受傷二十四小時之後,不經治療就會滋生許多細菌。所以及早使用局部抗菌劑於傷口,有防止傷口感染的機會。目前榮總常用局部抗菌劑有以下幾種:

  (A)1%灼膚星(磺安嘧啶銀)軟膏:使用廣泛,主要在對抗格蘭氏陰性細菌,可使灼傷傷口感染機會降低很多,但是長期使用之後,可能會有格蘭氏陰性細菌的抗藥性。其它的併發症是暫時性白血球減少症,及皮表面的過敏反應。

  (B)優碘:這是碘離子的一種混合體溶液,PH值是2.43。它的抗菌力不錯,但對大面積灼傷患者,已有文獻報告產生腎中毒及致死性代謝酸中毒,所以使用於大面積灼傷患者要小心。

(本文作者為台北榮總重建整形外科醫師)
本文取材自「榮光週刊」

 

健康通訊雜誌社
地址︰台北市浦城街24巷3號
服務專線︰(02)2363-3979  服務傳真︰(02)2363-3192
本網站內容隨時更新歡迎您經常蒞臨
最佳螢幕瀏覽設定為800x600 High Color(16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