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SARS 飲食基本要點
歐陽瓊
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 自然食物療法研究發展委員會
中國保健科技學會 科技發展中心 食療研究所
增強免疫力 果菜巧組合 立竿見影
1.三合一果汁:橙汁100cc.+葡萄汁50cc.+檸檬汁5cc.(可幫助增強免疫功能,協助補養氣血,
幫助防治感冒或肺炎。 一般吃水果最好取單樣,比較不會有脹氣或不消化的感覺,消化系
統良好者可隨意。 有胃發炎或潰瘍者就不一定適合喝,但多數人是合適的。)
2.甘藍菜汁80-100cc.+深色萵苣葉汁50-60cc.+胡蘿蔔汁50cc.(可幫助防治病毒感染,一般
服後效果良好,不少人可立即感到明顯改善,除非是易腹瀉者,或女性在生理期間就不宜喝)
3.可幫助防治病毒菌感染的精力湯:苜蓿芽+綠豆芽+豌豆苗(嫩葉)+深色萵苣葉+番茄+
西瓜+蘋果+香蕉+回春水(或清水)→ 打成細泥狀(蘋果與香蕉雖不一定適合單獨吃,
但加入各種食物調和後就無妨。食物材料盡量選擇純自然無污染之有機物比較安全。)
※除主食外,盡可能不要每天吃同樣食物(有的食物是可以,但多變化攝取則更佳,讓養分有互補作用),若攝取過量,也會產生負面不良反應。
免費諮詢服務電話:02-2559-0699 2550-7664
抗SARS病毒 須全面調查
如果弄錯 盲目恐慌 損失龐大
令人生疑問題:
記得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懷疑:肝炎是傳染性疾病,會經由唾液感染或輸血感染等方式感染,至目前依然無解,故已愈來愈多,多至人們已習慣面對,不再對肝炎產生恐懼感,媒體也不再注意,因此大家依然到處旅遊,生活依然照舊,吃東西依然隨意,不會刻意注意肝炎發展至肝癌問題!
雖然在台灣女性肝癌發生率已至世界第一位,男性肝癌發生率已至世界第三位,大家依然只注意SARS的問題。(與媒體最近偏向SARS肺炎報導關係很大)
疑問之探討: 病毒傳染為何是呈零星點狀式擴展? 可能是--
*調查疾病發生病因,應擴大調查範圍,必須細緻調查所有可能致病因素,尤其是在飲食方面影響健康非常大,造成體內發炎因素相當高,若能仔細追蹤調查病患者在患病前所吃的食物是否攝取不少「燥熱性食物」?(根據筆者二十多年食療輔導觀察體驗,發現「燥熱性食物」是產生體內發炎機率最高的物品) 也要注意到其他可能致病的問題,才能找到真正致病因素,及提供真正有效防治法,才能根本解決目前因SARS肺炎症所引發的「恐慌」大災難!
影響健康各方面因素:
(1) 空氣--盡量開放空間,流通乾淨自然空氣,避免呼吸污染嚴重的空氣(包括病菌灰塵)。
(2)水質--盡量不飲用酸性水質,最好是取用經過純淨處理的中性或弱鹼性水,或帶有微
量礦物質的弱鹼性水,或已經過電解質調理的鹼性水…等皆可。但不適宜直接飲用自來水(除非已處理十分安全)或地下水或河水或泉水(除非肯定未受任何污染)…等。
(3)食物--盡量採用純自然無污染的蔬果穀類等物烹調食物或生吃;烹調方式則盡量採用
清蒸、水煮、滷煮、冷油清炒或各種較自然安全不將食物惡化變質的烹調法。 (盡量不以高熱油爆炒,否則易產生燥熱性及有害物質)
在目前恐慌SARS肺炎病症傳染,及肝炎(癌)症發生率十分高的台灣和其他地區,患慢性病也十分普遍且有嚴重年輕化現象的時代,更須注意盡量避免再攝取容易傷害身體的食物。(如燥熱性食物或不合於自己身體的食物等)
吃錯藥或打錯針劑或過量攝取,其傷害性更嚴重於食物性傷害,故更須注意!
體積超小者稱為過濾性病毒。
更佳。
「全面」調查才能有效防治SARS病毒
「全面性」調查患病因素,才能找到真正病因,而且清楚病源造成的原因,病才能被預防,進而才能根本治癒疾病。
所謂的全面性,必須包含調查:空氣、水質、食物、藥物、病毒、情緒、休息、運動、脊椎、接觸物品等項目,若任何一項因素未被調查清楚,就很可能無法理解及尋得真正發病原因,及找到最佳治療與預防方法。
調查方式不能匆促草率,應盡量仔細做好「完整性」調查,才會發現真正發病因素,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否則即使暫時解決難受症狀,很可能因繼續誤吃傷害身體食品,或有其他傷害問題(包含運動傷害、情緒壞等各種傷害)而未被發現,導致疾病難治癒,也無法杜絕病源,復發率依然高,演化成慢性病繼續普遍發生,甚至讓病情更惡化至身亡造成大遺憾!
美國名病毒學家批評媒體SARS報導危言聳聽
※由於 SARS 而死的機率比你開車到一家中國餐館途中喪生的可能性更小※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三十日電)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的病毒學家、加州理工學院院長巴蒂摩,指責美國媒體有關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報導有危言聳聽之嫌。他強調,醫藥新聞跟藥物很像:太多和太少一樣可能是個嚴重的問題,服錯藥還可能有害。
巴蒂摩四月二十八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各地中國城的餐廳空無一人,多倫多的父母不讓孩子上學,亞洲的旅館和航空公司因訂位銳減而搖搖欲墜。正如媒體最近給我們一個嶄新而特別詳細的戰爭經驗,我們現在正得到一個嶄新而特別可怕的 SARS 公共衛生危機經驗──媒體傳布的個人安全關切疫病遠超過實際的病毒造成的公共衛生危險。」
一九七五年時三十七歲的巴蒂摩即由於大幅增加科學家對HIV等病毒了解的研究工作而與他人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他也被視為他那一代最有影響力的病毒學家。
洛杉磯時報今天指出,他對有關 SARS 新聞報導的批評具有特別的分量,尤其是因為他看出媒體因而引起的歇斯底里反應。在他看來,美國各地中國餐館門可羅雀的情況正是這個問題帶來有害後果的一個明證。
巴蒂摩寫道:「事實上抵制美國各地的中國餐館是最引起恐慌的過度反應,因為絕對沒有任何理由認為SARS 可經由食物或是中國人傳染。你由於 SARS 而死的機率比你開車到一家中國餐館途中喪生的可能性更小。但是媒體病毒不受理性灌輸的影響。
「二○○一年末期的炭疽菌驚恐是個預演。由於涉及(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主播)湯姆.布羅考和參議院,小康家庭的母親立即採購相關藥物和防毒面具。在每年四萬名美國人死於公路車禍、四十萬人死於與香菸有關的疾病時,此一炭疽菌攻擊插曲奪走五條人命的事實...似乎並未消除畏懼。」
巴蒂摩在二十八日接受訪問時指出,對 SARS 問題負責任的報導是由認清關切的程度與國家有關開始。他說,在中國大陸,他們的問題非常嚴重,要說你還不知道病毒來自何處是已經失去控制。在加拿大,問題也曾一度嚴重,但是現在大致受到控制。在美國,目前並沒有什麼問題,「人們有所擔心就不合理了」。920430
根據 歐陽瓊所長二十多年食療輔導經驗
普通感冒(Cold)→經常吃傷身體,或受到不良氣候干擾,或因其他因素,造成免疫功能減弱致引發。
流行性感冒(Flu)→原已有普通感冒(Cold)病症,但繼續吃錯食物吃傷身體,結果更惡化體質引發。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引發流行性感冒(Flu)後,依然繼續誤吃致更傷身體,更惡化就會形成類似症狀。
SARS與一般感冒徵兆、症狀比較表
徵兆 |
流行性感冒(Flu) |
普通感冒(Cold) |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
症狀的開始 |
症狀突然發生且在數小時之內惡化。 |
症狀逐漸發生,從鼻塞開始。 |
發燒(高於38度)。 |
喉嚨痛 |
偶有明顯的喉嚨痛。 |
喉嚨沙沙的,較不嚴重。 |
程度不明的喉嚨痛。 |
發燒 |
高溫 (體溫高於38度) |
較少見發燒,如果有的話,溫度也只有些微的升高。 |
高溫2天以上。 (體溫高於38度) |
頭痛 |
通常伴隨嚴重的頭痛。 |
偶爾會有輕微的頭痛。 |
程度不明的頭痛。 |
酸痛 |
會造成全身性的關節疼痛,會有明顯且持續的疲勞與虛弱。 |
較輕微或少見。 |
頸痛、肌肉僵直或酸痛。 |
咳嗽與噴嚏 |
症狀開始之後的頭一、二天之內通常會咳嗽,打噴嚏則較不常見。 |
通常會有打噴嚏與鼻塞。 |
乾咳。 |
病程 |
疾病期為1∼2週,常有胸腔不適感。 |
短期間可復原。 |
最好的治療方式尚未明朗。 死亡率約 5%。 |
併發症 |
嚴重的,如肺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及兒童的中耳炎,也可能造成心冗炎與腦炎。 |
較輕微的。 |
食慾不佳、神智不清、呼吸困難皮膚疹或下痢、肺部病變等。 |
潛伏期 |
感染病毒的1-3天發作。 |
2-7天,最長10天。 |
建議--
暫停或少吃燥熱性物,包括:
※ 攝取燥熱性食品,會造成燥熱性體質,最容易減弱免疫力,及易引起發高燒、喉嚨痛、乾咳、
少痰、肩頸痠痛、頭痛等類似SARS症狀,就可能要被隔離,甚至被列入SARS病患者名單。
◎ 歐陽瓊所長(食療研究所)提供資料 (歡迎E-Mail:OYC9882002@yahoo.com.tw)